日本文化

台灣長輩為什麼想要帶孫?台日差異探討

「台灣婆婆為什麼堅持和我的孩子睡覺?我該怎麼辦?」

這是最近一位嫁去台灣的日本朋友問我的問題

先說明一下日本的觀念:

日本的爺爺奶奶是「玩孫而不帶孫」

養育與教育是父母的責任

但父親通常工作忙,所以實際上是母親在帶居多

即使媽媽是職業婦女,日本媽媽也是要自己帶小孩,上班時將小孩送保育園,下班馬上接回家

總之把小孩交給爸媽或公婆是不可能的事

可是台灣不同,三代同堂或是爺爺奶奶為主力照顧者並不少見,婆家或娘家就是最強力可靠的後援

在台灣,雙薪家庭普遍,有些是因為只靠單薪很難支撐一個家,所以父母都需要去賺錢;有些是男性女性都想要工作,追求在職場實現價值,總之雙薪家庭在台灣非常常見

(日本近年來雙薪家庭也漸漸增加了,理由同上)

我的朋友和先生也是雙薪家庭,在公婆強烈要求帶孫之下,每天都將孩子送去公婆家

她嫁去台灣多年,結婚前公婆要求同住,但她堅持即使在日本也不可能與婆家同住,成立家庭就該獨立生活,因此他們一結婚,老公就從婆家搬出來,兩人另外住

一開始朋友跟我說:「很不習慣,畢竟自己的小孩應該自己帶,但是公婆這麼熱情又強硬,好像不聽他們的話反而是我不對了。日本的爸媽更是不諒解為何要將小孩丟給公婆,怪我沒有做好媽媽的角色。」

後來朋友轉換心情「我開始知道為什麼台灣人要給公婆帶孫了,我真的很感謝他們,年紀一大把了,還要這麼辛苦帶我的小孩。現在想想,如果要我照日本的模式,我會累死吧,有公婆的支援,我輕鬆很多。」

就這樣相安無事了一陣子,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

婆婆以「我來幫忙你們,讓你們不要那麼辛苦」為由住進了他們家

愛孫疼孫表露無遺,但是婆婆開始要求晚上也要和孫子一起睡

「妳上班辛苦,回來半夜還要顧小孩太累了,我是為了妳好」

朋友因此向我求救

她「孩子沒睡在身邊我根本整夜都睡不著,但無論如何反應,婆婆都說是為了我好,我是媽媽,為什麼不能和孩子睡?」

就這個現象,渡部桑很好奇

他「我也很想知道,為什麼台灣會有這種現象?台灣的長輩不嫌累嗎?他們沒有想做的事嗎?」

我想了一下,跟他說我的想法:

我覺得,台灣傳統的長輩很容易將生活重心放在孩子、孫子上

日本長輩普遍會規劃自己的生活,像我的公婆七十幾歲了,每天都有很多活動要做,生活是不那麼需要兒孫的

但是台灣長輩在退休後,如果失去重心,無法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價值,很多人會轉而依賴自己的兒孫

這裡指的依賴,不是單純長輩依賴兒孫,同時也是長輩藉由「讓兒孫依賴自己」來獲得成就感

被需要的感覺是很重要的,長輩提供自己的資源,尤其是人力資源,親力親為帶孫

不只被需要、被感謝,也是他們肯定自己的方式「我雖然老了,但很有用,我還是很有價值的」

還有一點我認為佔很大因素,就是經濟問題

台灣傳統的金錢觀念,就是「省錢至上」

「不要浪費」

「與其給別人賺,不如自己來」

「賺的一塊錢不是一塊錢,省下來的一塊錢才是一塊錢」

長期追求CP值的台灣社會,很少將人力列為成本

「如果請保姆帶小孩要2萬元,那我直接幫兒子帶小孩,就可以現省2萬元了」就是典型的例子

這種思考方式沒有考慮到自己帶寶寶的「產值」,說不定自己帶的成本遠遠超過2萬

當然,另一方面可以用「看孩孫成長」「享受天倫之樂」「彌補自己年輕時無法好好陪伴小孩的遺憾」等正向分數來平衡

長輩與我們這一代,都要面對現實的經濟問題

當真的沒有充裕的經濟能力托嬰、送保姆時,拜託長輩幫忙帶也是一個選項

(另外也有許多人是基於對托嬰環境沒有信心,像是保姆虐待、園方苛刻對待小孩等,即使有錢也不敢送托,不全然是因為沒錢)

「幫忙帶孫子可以省錢」是一個很大的誘因

只是同一句話「幫忙帶孫子可以省錢」,在日本就不通用了

日本會考慮付出的成本,以及日本很重視責任歸屬

「孩子是你生的,你就要有為人父母的自覺,如果我們幫你帶孩子,你永遠不會成長」

這句話我聽很多日本的長輩說過

在為肚子裡寶寶想名字時,我問了我的公公要不要幫這個孩子取名

公公是個讀書人,我想他取的名字一定很棒

但他說「這是大事,一定要孩子的父母自己取,這是你們送給他的第一個禮物,要好好決定。身為父親,自己幫孩子取名是很感動的,當初生○○時,給他取這個名字就是代表對他的期許。現在你們也要有自己的孩子了,希望我兒子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,更成熟更有擔當」

我也因為這件事,更了解日本的家庭型態

感覺是我和渡部桑是一個圓,公婆是另一個圓,我們的圓有交集但是是各自獨立的

而台灣的家庭大家全部放在裡面,是一個大圓,每個人都融入在裡面,關係很緊密(無論有無同住)

回到經濟問題,我感到台灣和日本在金錢觀念上有很大的差異

公婆說過,錢該花的就要花,不要一味省錢沒有意義,當然也要做好規劃與存錢

有幾次他們也和渡部桑討論保險、貯蓄、年金等事項,關心渡部桑有沒有替我們兩人退休的生活做打算

還曾經為了我責備過渡部桑,因為我很省,對於花錢總是捨不得,他們怪自己兒子委屈了我

我當下有點驚訝,我還以為自己省錢是會被稱讚的,結果在這裡好像是個不被鼓勵的行為

後來我在公婆面前會盡量幫渡部桑說話「他有買衣服給我」「他帶我去哪裡玩」「他買了什麼給我」

以前的我,是絕對不敢這樣說的,怕被當成「只會花兒子錢的媳婦」

沒想到現在卻得說這些話來讓公婆放心

只是我還是有罪惡感,我察覺我心中的罪惡感來自台灣傳統的觀念

在台灣,省錢會被阿嬤稱讚,而花錢(無論是必要與不必要)卻是不被鼓勵的事,很容易被指責奢侈、不懂事

以這個想法來看,就可以稍稍理解台灣婆婆為什麼這麼渴望帶孫了

退休後

參加社團→要花錢

培養興趣→要花錢

學習新知→要花錢

旅行玩樂→要花錢

做做義工→與其為陌生人奉獻,不如為自家人奉獻

帶孫子→很好,可以省錢,又可以為自家人奉獻,可以含貽弄孫享受天倫又可以被需要,在鄰居街坊間又有面子,別人兒孫不回家看他們,我天天都玩得到孫,怎麼想都是最佳選擇

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,當然時代一直在改變,即使是台灣,無後援小家庭也漸漸增加了,就像日本的雙薪家庭越來越多,大家都在適應社會變遷,越來越多台灣的長輩走出傳統想法,追求退休後自由、不被兒孫綁住的生活,我個人認為沒有好與壞,傳統做法有傳統的好處,像是孫子和阿公阿嬤感情很好,現代做法也有現代做法的好處,無論和長輩還是和下一代,互相尊重是我認為最理想的關係

コメント

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