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文化

貼標籤的社會

這篇寫的是渡部桑的個人看法,純粹是他的主觀意見,無意引戰

尼特族是指不讀書、不工作的青年族群

在一個餐會上,有個親戚的孩子正在讀小學,說了學校老師教他的事

「我們老師說,尼特族很糟糕,對社會沒有貢獻,還要社會的其他人養他,就是廢物」

親戚說「所以以後你要不要當尼特族?」

孩子說「當然不要!我才不要變成其他人的負擔,我要工作,這樣才能對國家貢獻」

看到上面這一幕,引起了我的公婆及渡部桑的興趣,大家開始討論(辨論)起來

首先,渡部桑說「不是這樣的吧?這樣教孩子,可能有不好的後果」

親戚說「有什麼不好?老師說的沒錯呀,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尼特族,還成為社會的累贅」

尼特族ニート或是引きこもり(繭居族,關在家裡不出門不與社會接觸的人)的確已經成為日本社會的問題

我也很好奇,這樣說有什麼不對嗎?

渡部桑說「我知道尼特族是個社會問題,但是霸凌也是。這樣教,容易讓孩子當成霸凌別人的藉口,我們的社會這麼多霸凌的案件,你看看,多少人會因為一個人沒在工作就看不起他、甚至欺負他?當你身邊出現了尼特族,首先不應該將他貼標籤,這個人可能有不得已的因素導致他成為尼特族,或許是他需要照顧重病的家人,無法工作;或許是他本身患有心理疾病,表面看不出來,但身心狀態讓他無法工作甚至出門,每個人有他的苦衷,不應該以偏概全」

親戚說「如果是你說的自己生病了,那應該有拿身障手冊,那也沒辦法啦,我是不會去歧視這種拿身障手冊的人」

渡部桑「問題就是有更多人明明生病了,卻不知道自己生病,那更不用說他會有身障手冊了,外觀看起來,他就是容易被欺負的對象。恕我直說,你就是在歧視,這種無心卻往往成為最後一根稻草」

這也是渡部桑常常關心我的部分,心理健康,他常說這種看不見的病更可怕

看到他們對立的言論,我的公公開口了「今天的重點是,老師的談話內容或許偏激了點,還算沒有不對,但是重點在於他的身份。他是個老師,是個教育者。我兒子(指渡部桑)要說的就是這個。我們國家是這樣教育下一代的話,那難怪霸凌這麼嚴重了」

公公和渡部桑提到的,就是貼標籤的行為

今天發生了悲劇事件→趕快找他身上的標籤→發現當事者沒有工作→馬上攻擊尼特族,將問題轉向尼特族的錯→大家出氣,時間過去事件被遺忘

在大家出氣的時候,擁有同樣標籤卻不相關的人就會遭受波及「你看他,他沒工作他是尼特族,他跟事件的犯人一樣都是廢物!」

貼標籤可以無限照樣造句

發生了悲劇事件→趕快找他身上的標籤→發現當事者是某國籍→馬上攻擊某國人,將問題轉向他們的錯→大家出氣,時間過去事件被遺忘

發生了悲劇事件→趕快找他身上的標籤→發現當事者是男(女)性→馬上攻擊該性別,將問題轉向都是男(女)的錯→大家出氣,時間過去事件被遺忘

發生了悲劇事件→趕快找他身上的標籤→發現當事者從事某個職業→馬上攻擊該職業,將問題轉向他們的錯→大家出氣,時間過去事件被遺忘

所以大家討論的點在於「不要急著歸類,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表面上看的不一定是真實情況,只要我們對身邊人多點關心,可以避免許多悲劇」

後來,在「預防霸凌」「防止自殺」「停止貼標籤」等討論下,和平結束了飯局

我自己則是很興奮地看大家辨論

因為渡部桑是和平主義者,也很注重讀空氣、和諧的氣氛

他極少這樣和他人對立,也很少公開談論他的個人看法

我覺得很多日本人都有這個傾向,以前我以為這是日本人怕自己的意見被否定

認識渡部桑後,我感覺他不是怕自己被否定,而是不希望整個場面因為自己變尷尬

所以,他平常不怎麼出頭或表態,只有在親戚、好友面前才比較容易看到這一面

直接否定對方,整體場面卻不火爆,我覺得在場的大家都好厲害,討論就是討論,不太流於情緒釋放

還有另一個感想是,日本從大人到小孩,都蠻有國家意識

或許是教育的關係,常看到才國小年紀的孩子,將「對社會貢獻」掛在嘴上,而且視為理所當然

在我小時候,「對社會貢獻」這個詞,只有在寫作文才會想到

所以看到連小孩都能對社會議題侃侃而談,覺得佩服

以上是渡部家的餐桌日常
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