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意間發現對友人的父母如何稱呼這件事,對日本人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,尤其是男女友的父母
先說結論是「沒有標準答案」
朋友的父母
以下都以母親舉例,從友人先說起
渡部桑說,小時候去朋友家玩,見到朋友的母親,要打招呼時是稱呼「おばさん」
發音是歐巴桑,也就是「阿姨」的意思
有時候也會叫「○○のお母さん」(發音:○○的歐咖桑「○○的媽媽」)○○是友人名字
近年來流行「○○ママ」(○○媽媽),這兩個還是有點不一樣
○○のお母さん比較正式,不熟的時候可以用、或是大人稱呼別人家媽媽時使用;
○○ママ比較親暱,如果是和對方母親熟悉關係不錯就可以這樣叫,或是你是小孩的話,也可以這樣叫
就我所知,首都圈、京都等地,叫おばさん(阿姨)是很正常的
但日本有些鄉下地方,認為「阿姨」突兀且不禮貌,他們是直接稱呼友人的媽媽「お母さん」(歐咖桑,就是媽媽)
因此在日本人之間也常有這種文化衝突
有些從鄉下來到東京的人,聽到自己被叫「阿姨」覺得驚訝,後來才發現在這裡這樣叫很平常
反之,去到朋友家裡,對著別人的爸媽喊爸媽,對於不習慣這種說法的日本人來說也是會嚇一跳
但大致上,叫「○○のお母さん」(○○的媽媽)是最保險不怕出錯的
P.S.友人的兄弟姊妹,則是熟識就直接喊名字,不熟的話就叫「○○のお姉さん」(○○的姊姊)
還有一點和台灣不太一樣的是,台灣很強調要「叫人」這件事
日本則是需要讀空氣,看當下的氣氛判斷要怎麼開口
例如去到朋友家,不用刻意對著人喊「○○的媽媽」「○○的姊姊」
當下只是打招呼,「こんにちは」(你好)就很足夠
男女朋友的父母
再來說連日本人也很困擾的,男女朋友的父母該如何稱呼
有朋友說,最保險的叫法一樣是「○○のお母さん」(「○○的媽媽」)
可是這裡要注意的是,○○是妳的男友,如果妳平常是叫男友○○くん(君)或○○ちゃん(醬)
在對方母親面前最好改成さん(桑)「○○さんのお母さん」
さん(桑)的稱呼較為正式,くん(君)、ちゃん(醬)比較親暱
以中文來想,大概就是,如果男友叫劉德華,叫「劉媽媽」比起「華華的媽媽」來的安全
這是怕對方母親吃醋(當然這只是我朋友個人的想法與做法,不是日本人就一定是這樣)
為什麼日本人對於要如何叫男女友的父母特別緊張,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
「通常要見對方父母的時候就是談結婚的時候了」
初次見面就談結婚在日本還蠻常見的,即使交往多年未必會帶給父母親認識
因此大家最煩惱的就是,明明就快結婚了,卻不知道可不可以叫對方父母「爸爸媽媽」
這一點當然也沒有標準答案,最佳解就是直接問男女友該怎麼稱呼
因為每個家庭的風氣差很多,還沒結婚就叫爸媽,有些家庭大歡迎,有些家庭則是大反感
叫媽媽也有分「お母さん」「お母様」「お母ちゃま」「お母ちゃん」的不同
只能靠男友及自己去試探出「對方希望妳怎麼叫」
外國人的好處
身為外國人,在這件事上就輕鬆省事很多
無論是留學遊學寄宿家庭,住過日本人家的外國人,通常都被要求直接叫男女主人お父さん、お母さん
拜訪朋友家也是,我去過不同的日本友人家住,對方都是要我叫歐豆桑歐咖桑
結婚前住過渡部桑的老家,我的身份是「姊姊的朋友」也就理所當然地叫爸媽
而交往後,身份變成渡部桑的女朋友,但是因為我是外國人,叫爸媽更是自然不過
婚後還不用改口,真的很方便
而私下和渡部桑叫雙方的爸媽時,則是直接名字加桑,不然會不知道在叫哪一邊的爸爸
聽說很多日本夫婦也是這樣,私下叫對方父母的名字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