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孕生產 日本文化

孕婦體重控制之台日差異

スポンサーリンク

2017年記錄

日本對孕婦的體重控制是出了名的嚴格

之前朋友說日本孕婦就是天天吃減肥餐,我終於理解了

去產檢時就被告知我不能胖超過8kg

其實原本是說整個孕程不能胖超過6kg,多胖都是胖在母體身上

因為我身高高所以醫生說可以到8kg

我在第三個月的時候,兩週胖了1kg

被醫師和護理師嚴肅地警告「胖太快了,一個月只能胖1kg」

診間內醫師唸完體重後,出來時護理師會再唸一次

醫師「要戒所有含糖飲料,水果也要克制不能吃太多,減肥是七分飲食三分運動,飲食才是重點,要忌口,甜食也不能吃」

我「可是因為我一喝白開水就吐慘,根本一口都喝不進去,只能嘗試不同的飲料和水果,多少補充一下水份,不然每次吐到脫水真的很痛苦,吃水果也不行嗎?」

醫師「不行。喝白開水會吐還是要喝,妳就天天回來打點滴補充水份,不可以靠喝飲料或水果。孕婦體重太重的話,生產時不只自己有危險,寶寶也有危險,妳要胖那麼多,我到時候可不幫妳接生,我承擔不了那個風險」

好…

但後來我在減肥(?)時失控,心情鬱悶到不行,因為我很抗拒去醫院打點滴

渡部桑和我都覺得,媽媽要保持快樂的心情才好,所以我就把醫師的話拋在腦後了,一方面也是想說「可以活下去比較重要,當我脫水差點昏倒在廁所時,我就覺得變胖算什麼,也要有命才能減肥」

又聽到許多在台灣生產的友人,胖個十幾二十kg好像小case,產後好好坐月子,養好身體再減肥,也是瘦回孕前體重

當時覺得台灣好好啊,不會苛責孕婦,也對於日本的叨唸叮嚀感到壓力很大

另一點是,剛出生嬰兒的體重,就有很明顯的台日差異

台灣生個3000g以上的baby很正常,要到4、5000的寶寶都時有耳聞

但是日本2000多g是常態,超過3000就被說太大

我的台灣朋友,在日本生了個3000多克的健康寶寶,就榮登全醫院最大隻的巨嬰…

又問了問有生產經驗的日本友人,大家真的都生很迷你的小嬰兒,沒有一個寶寶超過3000g的

日本醫師說,寶寶不是大就好,發育有健全就可以生了,養得太大不好生,只是增加生產風險

只是這個「大」與「小」的定義,看起來還真是國情不同

渡部桑身高178,我是165,怎麼看我們就是會生個巨嬰…

在我認為自己和寶寶都會體重超標,因此而焦慮時,和渡部桑姊姊的談話讓我釋懷許多

渡部桑在台灣的姊姊現在懷了第二胎,這個月要生了(我身邊孕婦真的好多喔)

她的第一胎是在日本生產,這一胎要在台灣生產

我們聊起台日對體重控制的差異

她「台灣的醫師好無情喔,好像妳要胖多少是妳家的事一樣,都不管的。我在台灣產檢很不習慣,因為在日本,醫師護理師都會幫忙關心,注意孕婦的體重,為孕婦和寶寶著想,不要胖太多,生產時也才比較順利」

我「可能台灣人比較以孕婦心情為主要考量,孕婦開心就好,很多人被唸體重都影響心情,導致反效果。我現在在日本產檢也會覺得壓力好大,醫師會一直盯我的體重,原來那是關心為了我好」

她「就是先苦後甘,現在有維持體重,產後恢復也快,才不用減肥減那麼辛苦啊!而台灣先甘後苦,現在放任體重是之後要付出代價的,生完小孩自己帶,光照顧小孩都來不及了,還要煩惱減肥的事不是很痛苦嗎?」

這一番談話讓我和姊姊都收獲良多

聽完她的話,我才調整自己心態,不再那麼鑽牛角尖

而姊姊也因為我的話釋懷笑了,了解到台灣人樂天的民族性「還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呢」

雖然我們都是外國人,但是在哪一國,就用哪一國的思考模式,可以讓生活順遂不少,所以渡部桑常說「互相理解很重要」

再提一點,日本除非不得已,不然都是自然產

比起來台灣剖腹產的比率高了很多

在台灣,或許有過胖不適合自然產的孕婦,只能剖腹,真的變胖太多的人還是有後路可選

但是日本的剖腹產就比自然產貴很多(我的醫院是貴了十幾萬日幣)

大家不想多花錢,當然是乖乖控制體重自然產

或許這也是日本對體重嚴格的原因之一

至於日本人的體重抱持著什麼態度,我有寫過文章

2021年1月後記

現在回顧第一胎時的日記恍如隔世

兩胎都吐到生的我,懷孕時果然荷爾蒙作祟,寫出來的文字也悲觀

現在倒很能體會醫生和渡部姊姊說的,控制體重有其必要

增重過快也讓生產風險提高

孕期有控制體重,也很快回到產前體重,媽媽本人不用煩惱減肥也是好事一件(其實是帶小孩太操)

不過反而對於新生兒的體重有了新的想法

日本有一句話是「小さく産んで大きく育てるのがいい」意思是要生小小的寶寶,生出來再養得大大的

最近看到報導,日本的孕婦及新生兒過瘦已引起關注

新生兒平均體重一直在減少

1975年的出生體重是3195g

2019年是3005g

明明是正常體重的孕婦還減肥反而危險

過與不及,皆有失之

コメント